2013.09.12

钢贸企业困顿中寻出路

    4月17日,当钢贸贷款收紧消息传出,民生银行股价上演了惊魂大跳水一幕。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86家钢铁企业的负债总额为3.0189万亿元,行业负债率达69.47%。86家重点钢厂平均每家负债348.8亿元。与之对应的是,这些钢铁业上半年利润总共只有22亿元,有35家钢厂在亏损经营,亏损面已达40%。

  这实际上反映了整个钢材行业的现状。今年以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银行诉涉钢贸企业案件51件,涉案标的5.12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7倍、4.35倍。债务人“跑路”与银行“抢封”现象突出。大量借款纠纷债务人及其担保人下落不明,80%企业无法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所有原告银行都申请财产保全,以致被告企业财产处于轮候查封状态,债权追讨难。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钢铁销售疲软,再加上银行信贷收紧,钢材贸易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行业整体窘困

  “原来一天几百吨的出货量,现在一个月都不会做到这个数!”说起生意来,从事多年钢材贸易的黄阳一肚子的苦水。黄阳是福建周宁人,早些年跟着老乡到上海做起了钢材生意。他是眼看着行业的没落,从“日进斗金”到现在“每天都在亏”,他后悔没早点抽身。

  据了解,上海大约有1.2万家钢材贸易企业,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集聚地之一。而福建人在上海钢贸圈里至少占三分之一,其中又以福建周宁人为主。黄阳的情况,实际上是近年来钢贸行业的写照。

  “炼1吨钢利润只有几角钱,炼钢厂都养猪去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钢铁行业也陷入低迷,作为连接钢厂与终端客户的钢贸企业更是广受影响。三钢闽光披露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三钢闽光营业收入为92.8亿元,同步增长3.58%;亏损3099万元,较去年同期1533万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2.23%。

  “原来从银行贷出钱囤钢材,有时一夜之间就能翻番,但随后钢贸越来越难做,钢材价格变化实在太快,我们根本猜不透,那几轮下来,囤有钢材的企业损失惨重。”黄阳说。

  据了解,2006年底至2008年初,钢贸企业最风光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落千丈。到了2011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下游房地产市场工程减少或停滞,实体经济运行不佳,市政工程、钢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均出现了近十年来少有的低迷状况,钢铁上下游产业链进入了漫漫“寒冬”。

  采访中,一些钢厂负责人表示,现在直供钢材销售比例增幅大,由中间商—钢材贸易企业中转的越来越少,而且原来一次订单高达数千吨的情况越来越少。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3年上半年钢材情况统计数字显示,在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中,直供钢材销售增幅最大:今年1月至6月份,直供在五项销售渠道排序中位居第二,占比35.5%,直供的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增长了11.5%,除长材、板带材和管材外,其他钢材的直供增幅最大,1月至6月份在销售渠道中占比高达80%,与去年同期相比,直供占比增幅也是最大,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信贷泡沫冲击行业

  “拿着身份证,不用任何抵押就能从银行里贷出几百万元。”在钢材贸易最火的几年,做钢材生意的老板可以很轻松地从银行贷到款。

  以往钢贸企业依靠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来囤货赚差价或是做代理拿钢厂的补差,利润高。

  在钢贸行业,“联保联贷”是其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模式,就是由3到5家钢贸企业组成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个钢贸企业都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这种模式可以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但是也隐藏着极大财务风险,随着钢贸业整体陷入低谷,风险终于爆发出来。

  经济下行以及政策影响,各地银行机构开始从钢贸企业逐步退出,钢贸类贷款的余额和户数均出现大幅减少。据相关统计,2013年4月,钢贸企业融资环境指数47.9%,较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显示钢贸企业融资环境继续恶化。但由于前期银企深度合作,相关银行已无法全身而退,主要表现在:钢贸企业存量贷款偿付压力不断增大,部分银行机构钢贸类不良贷款出现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纷纷从钢贸行业抽身,钢贸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而不少企业通过支付高额利息方式获取新旧贷款之间的“过桥资金”,筹集民间借贷、金融机构借贷的月息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现在银行信贷仍然控得很紧,要把贷款还清后才可能申请到新的贷款。”福州一家钢贸商的负责人表示,现在许多钢贸企业即使看到很好的前景,但也受困于资金周转不畅。

  “洗牌”中的机遇

  目前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增长,也让众多分析机构看好钢铁市场。专家指出,钢贸业作为贸易行业之一,毋庸置疑,其存在具有它的市场需求,因此,在低迷之后,必定会迎来行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单一的赢利模式、粗放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钢贸企业要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抛弃原有利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来囤货赚差价的投机经营模式,由厂商博弈向厂商合作转变,整合产业供应链,尽快建设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实施由传统贸易商向配送服务商转变,努力实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创造自身的价值。


  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前情况,加强钢贸企业宏观调控引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制定规范钢贸企业发展的行业准则,结合实际对钢贸业推行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

  银行不应采取“一刀切”,对所有的钢贸企业都收紧银根,难免会造成误伤,形成大面积、大规模的连锁风险。因此,建议银行随着钢贸行业结构的重新“洗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进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既要继续支持信誉良好、资质优良、经营正常的钢贸市场与企业,又要分步退出缺乏竞争优势、虚构贸易背景、关联程度密切、存在不良记录以及盲目扩张的客户,形成进退有序的良性运作机制,切实保障钢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